当前位置:首页 > 汽车 > 正文

钟南山院士忆儿时南京,日军轰炸下的成长印记

  • 汽车
  • 2025-08-21 07:14:54
  • 5

在历史的长河中,每一个时代的记忆都如同璀璨星辰,照亮着后来者的道路,对于钟南山院士而言,他的童年时光在南京度过,那是一段既充满温馨家庭回忆又饱含国家苦难的历史时期,在近日的一次访谈中,钟南山院士深情回顾了自己儿时在南京遭遇日军轰炸的经历,这段记忆不仅深刻影响了他的个人成长,也成为了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。

钟南山院士忆儿时南京,日军轰炸下的成长印记

战火中的童年

1936年,钟南山出生于南京的一个医学世家,他的父亲是著名的儿科专家钟世藩,母亲则是一位贤惠的家庭主妇,这样的幸福生活在1937年戛然而止,随着卢沟桥事变的爆发,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入了中华大地,南京也未能幸免,那年秋天,日军对南京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轰炸,年仅一岁的钟南山和家人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,在防空警报的嘶鸣中躲避轰炸。

“那时候的南京,天空经常被火光照亮,爆炸声此起彼伏。”钟南山在回忆中这样描述道,幼小的他虽然不懂得战争的意义,但那些恐怖的场景却深深烙印在他的心中,每当夜幕降临,全家人都会紧张地收听广播,生怕下一个目标就是他们的家,那些日子里,钟南山常常在睡梦中被爆炸声惊醒,醒来后发现母亲泪流满面,父亲则紧锁眉头,忧心忡忡地望着窗外。

家庭的影响与坚持

在这样动荡不安的环境中,钟南山的父母依然坚持对他的教育,父亲钟世藩虽然工作繁忙,但总是抽空给小南山讲解科学知识,培养他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,母亲则用温柔的话语安慰他,告诉他要坚强,要勇敢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困难,这些家庭的影响,让年幼的钟南山在逆境中逐渐成长为一个有责任感、有担当的孩子。

“我记得父亲总是说,‘无论环境多么恶劣,我们都要坚持学习,因为知识可以改变命运。’”钟南山在访谈中深情地说,这句话不仅成为他个人成长的座右铭,也影响了他日后在医学领域的卓越成就。

成长的转折点

1938年,为了躲避战火,钟南山一家迁往武汉,在武汉的日子里,他亲眼目睹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,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将来要从事医学事业、拯救生命的决心,1946年,钟南山考入北京医学院(现北京大学医学部),这不仅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,也是他向医学梦想迈出的第一步。

在北京医学院的学习期间,钟南山不仅在学业上取得了优异成绩,还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医疗救助工作,他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,每一次的实践都让他更加坚定了为医学事业贡献自己力量的信念。

回望与启示

当被问及儿时经历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时,钟南山表示:“那段历史让我学会了坚韧和担当,我明白,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,只有国家强大了,人民才能安居乐业。”他的这段话不仅是对自己经历的总结,也是对后人的殷切期望。

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、著名呼吸病学专家,钟南山在抗击非典、新冠肺炎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,他的每一次出现都如同定海神针,给人们带来希望和信心,而这一切的根源,都可以追溯到他那段在战火中成长的童年时光。

传承与展望

虽然和平的阳光再次照耀着这片土地,但那段历史不应该被遗忘,钟南山希望通过自己的故事,能够激励更多的年轻人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,同时也要铭记历史、不忘初心,他常说:“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太多苦难,但正是这些苦难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。”

对于未来,钟南山寄予厚望:“我希望我们的国家能够更加繁荣昌盛,人民能够安居乐业,我也希望年轻人能够继承我们这一代人的精神,继续为国家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。”

在钟南山的身上,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人在历史洪流中的不屈不挠,也看到了一个科学家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情怀,他的故事告诉我们:无论时代如何变迁,坚韧、担当、创新始终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。

有话要说...